English

应大力加强对网络文明的研究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顾问许嘉璐
2001-03-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蔺玉红 我有话说

网络文明工程活动自去年年底正式启动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记者就网络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顾问许嘉璐。

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现象的研究

许嘉璐说:“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参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媒体都在关心网络文明,这个关心的具体表现是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即为了让下一代健康地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但是要把这个工程持续下去,把网络建设好,仅仅靠有关部门在网络上采取监视、拦截、过滤等技术措施,是消极的、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所以说,网络文明工程太需要了。

许嘉璐希望网络文明工程下一步要号召、支持学术界、教育界展开对网络文化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跟踪调查和理论研究。研究者要到家庭、到网吧、并深入到网民的集体中去和他们接触,要上网交朋友。要特别注意研究网络对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和意识形态上有什么影响,还要研究孩子们在网上交友对他们以后成长所起的作用。研究成果应该进入学校课堂,提供给教育部门、思想政治部门,还可以提供给网络公司,特别是门户网站,起到双重作用。许嘉璐说,网络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培养一支专业队伍,以研究网络文明为业,直到成为网络文化学家、网络心理学家、网络伦理学家。

要丰富网上内容,建专给孩子看的网站

许嘉璐说,目前,网上的内容相对单薄、贫乏。如何让它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吸引住各个阶层的人,还需要引导。充实网络内容一定要基于对网民的研究,这样才更有针对性。现在上网的主要人群是青少年,但网站大都成人化,专给儿童、中学生、大学生看的网站很少。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基础教育网任务很重。我们目前还没有学会利用网络这种形式,主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许嘉璐忧虑地说:“我在网上很难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思想交流,我们应该引导网民们提高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网上这些真实的亲口表述的语言中研究出一些东西,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事实上,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性格、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一点,我们注意得十分不够,这是非常危险的。”

许嘉璐说,BBS、聊天室最发达的地区是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西方不是很热,他们的孩子利用网络编程。这也反映出我们的孩子对计算机技术还没有摸着门儿,我国网络的普及是低层次的,只用它为自己发泄、沟通服务,还没有让它为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的竞争服务。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往高层次发展,教会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一方面教育体制要改革,普及计算机教育;另外一方面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氛围;第三要有家长的关心。

网站应该拿出钱来培育研究群体

许嘉璐认为网站经营者都是闯世界的年轻人,都不容易。目前他们关注的兴奋点还是如何维持网站的建设。许嘉璐说,网络研究直接和网站有关,政府可以拿钱资助一些学者,但这只是引导,今后,研究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网站要拿出钱来,培育一个研究群体。可以依托大学的硬件设备和人才,在大学里建几个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全力以赴研究网络文化行为,研究结果反馈给网站,以供改进和发展的参考。这个研究中心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网络不会涉及隐私,又可以直接交流,效果会远远胜过心理门诊,这样,心理学家获得了信息,同时又给社会解决了问题。现在网站非常困难,一时还达不到这一步,但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网络文明建设事关国家和个人

许嘉璐说,中央非常重视网络文明的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再三强调要注意网络的健康、文明,要研究。现在搞研究已经不是未雨绸缪,而是趁着雨不大赶紧修屋顶。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办公室要指出方向来,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钱,国家应该拨一些,但更应该采取行业措施,网络文明工程相关单位一年拿一点钱,集腋成裘,可以干很多事,大家都能受益。国家已经投入了上千亿元发展网络,网络文明工程所做的事情正是国家需要的。现在正是时机。它关系着年轻人的成长,关系着网站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安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